“校园网贷”案例警示教育

记者:同学,你知道校园网贷的危害吗?
同学:最近有许多关于校园网贷的报道,但是具体还不是很清楚。
记者:看来校园网贷的危害大部分同学都不是很清楚,那么我们可以一起通过这期的微信平台来了解。
随着互联网金融异军崛起,引来众多行业巨头在行业内肆意跑马圈地,而大学生消费分期一度被视为“肥肉”,利益的引诱化作一只黑手,把本应宁静的校园推向悬崖之巅。当前,部分网络分期平台产品费率不明晰,逾期费用和违约金方面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值,除了利息,有些校园贷款公司还会加收高额的服务费、咨询费、审核费、账户管理费等费用。一些平台刻意隐瞒借款的真实风险,以“零首付”、“零利息”等低门槛、低成本进行欺骗诱导;通过校园代理和层层分包体系进入校园,极大地威胁到了在校生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。
校园网贷案件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避免这类事件再发生呢?下面我们共同来寻找答案。
一、校园网贷案例
★案例一:廊坊师范学院杜晓晓(化名)
2016年1月18日,杜晓晓的室友小邓(化名)向她提出帮其在网络贷款平台名校贷上以她(杜晓晓)的名义办理贷款1万元左右。杜晓晓几乎想都没想,就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学生证跟小邓去办理了名校贷的手续,还在工商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,此后这张卡成为小邓贷款取款的专属卡,卡号和密码杜晓晓全都不知道。
然而,第二天,小邓又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贷款要求,“她说让我再帮她办个优分期。”这次小邓给出的理由是“只是借100元出来,马上就能还上”,杜晓晓也就没有在意。
但是,让杜晓晓没想到的是,当天晚上她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银行短信,短信显示以其名义办理的那张工行卡上有两笔进账,一笔是来自名校贷的1.44万元,另一笔是来自优分期的2900元。此后,杜晓晓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贷款,有的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。
3月16日,小邓的家人知道了女儿贷款的事情,从老家广西赶到学校。第二天,小邓当着其家人,以及杜晓晓家人的面,给杜晓晓写了保证书、欠条,并还了名校贷的第二期、第一期。尽管小邓和家人承诺会按时还上,但那些催款单上的数字还是像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,让她觉得疲惫不堪。直到现在,以她名义贷的款还有近3万元没还上,这对一个月只有500元生活费的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
★案例二:青少年维权在线网友
我正在上大学,本来我想贷款2万元做点事情,在QQ群里看到的信息说:他们可以贷款。于是我就联系他们去到新捷数码,他们给我办理了4个手机分期,分期的金额一共是2.25万元,但是他们只给了我1.9万元的现金。我感觉被坑了,第二天就去找他们,但是他们说是那个意思。我说我要报警,但是他们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,既然敢做也不怕我去报警。
★案例三:湖南邵阳的吴玉蓉女士
从去年3月,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读大二的儿子王征(化名)开始在各个网络贷款平台上贷款,用于购买网游装备及其他购物,直到10月,有催款电话打来之前,她还不知道儿子在外面到底惹下了什么事。
名校贷、嗨钱网、心仪贷……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多这样的平台,也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在不跟家长核实情况、也不考虑学生还款能力的情况之下,仅凭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学生证就把钱给了孩子。在她看来,叛逆贪玩的儿子固然有错,但那些贷款平台更是不负责任。
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和生活,吴玉容和丈夫揽下了其所有的债务,开始定期为儿子还款,“每个月还1400多元。”可是让她心痛的是,在还清优分期平台上的钱并得到对方保证不再借钱给儿子没多久,她发现儿子又在该平台上借了钱。
利息越来越多,需要还的钱似乎总也还不清。吴玉容和丈夫对儿子失望了,甚至动过“跟他断绝关系”这样的念头,儿子急的时候也说过“不要管我,不行我就去卖肾”这样的话,但血缘关系终究切割不断,吴玉容无法完全放弃儿子。
二、案件特点分析
(一)作案手段
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、手机发布贷款信息,以快速提供贷款、无抵押担保、给予好处费、无需还款为诱饵,利用大学生在校用钱心理,骗取大学生个人信息,利用其身份办理贷款,拿到贷款后便失去联系,或者帮大学生成功贷款后,冒用大学生的身份继续贷款,另外以提供贷款前需收取担保金、人身保证金为借口,反复要求受害人汇款。
(二)案件特点
此类案件迷惑性强,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。不法分子与受害人无过多正面接触,作案手段比较隐蔽,待受害人上当受骗后便失去联系,使案件的侦破难度较大。且此类案件作案获利快,作案又不受地域限制,不法分子可反复、大范围作案。
(三)原因分析
大学生对银行业务、金融知识了解不够,防备心理不强,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;一些大学生受物质诱惑,希望赚取好处费或者攀比用高档手机、电脑,辨不清真伪,盲目相信网上贷款会帮其解决资金问题,是犯罪分子容易得手的关键所在。
三、校园网贷的危害
(一)校园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
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,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,防范心理弱的劣势,进行短期、小额的贷款活动,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“薄利多销”,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-30倍,肆意赚取学生的钱。
(二)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
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,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,且平时就有恶习,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。因此,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,并引发赌博、酗酒等不良恶习,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、辍学。
(三)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
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,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、身份证复印件,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,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,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、殴打、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,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。
(四)有不法分子利用“高利贷”进行其他犯罪
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“高利贷”诈骗学生的抵押物、保证金,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、骗领信用卡等。请大家要谨慎办理“网贷”、“小额贷”,切勿因他人劝说或被所谓的“好处费”等蒙蔽,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贷款给他人使用或为他人提供担保。如需办理“网贷”、“小额贷”的务必咨询家长和银行,谨防被骗。
四、网络贷款、校园贷款、分期付款的风险
(一)这种小型借贷公司多为非法民间借贷组织,借贷手续不规范,不合法,并伴有利息高、暴力收账等性质特点。
(二)当你无法支付高额利息时,便以不法手段去威胁甚至勒索你或者你的家人、担保人。
(三)一些借贷公司还是分期平台,并没有在用户申请分期时,主动、明确地告知逾期还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,或者将要如何赔偿。这也让一些同学并不清楚拖延还款要负担多少,导致一些学生借贷像滚雪球一样“越滚越大”。
(四)协议诸多陷阱:有些平台的利息并不低,而且学生签署的协议里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,如果不认真阅读根本无法理解,稍不留神就会吃亏。
(五)贷款前先交押金,却再无下文。
五、防范措施
(一)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
一旦被心怀不轨者利用,就会造成个人声誉、利益损失,甚至有可能吃上官司。像上述事件中,如果被骗个人信息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,不止蒙受现金损失,不良借贷信息还有可能录入征信体系,不利于将来购房、购车贷款。
(二)贷款一定要到正规平台
由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够,存在不少买羊头挂狗肉的平台,一定要登录官网仔细查看,并搜索比较各类评价信息。像大学生贷款就要认准久融金融,因为他们审核严格,风控接入大数据中心,学生的基本动态都能审核出来,除此之外,还要跟借款学生,电话确认,是否为借款本人,资金用途是否正规等。
(三)贷款一定要用在正途上
大学生目前还处于消费期,还款能力非常有限,如果出现逾期,最终还是家长买单,加重他们的负担,所以大学生网上贷款一定要慎重。
六、安全提示
(一)当涉及个人信息时,大家一定要谨慎,切勿轻易将个人信息告诉他人;
(二)贷款需通过正规手续、合法途径到银行去办理;
(三)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当有危险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胁时,要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
在校大学生应当树立健康、安全的消费理念,倡导文明、健康和理性消费,严防网贷受骗,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